科普大篷车开到家门口 科技助农零距离
新乡市科协农技科普大篷车来到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
禹州科技小院学生在试验田里查看苗情
看新乡科普大篷车开到新乡平陵村,专家现场指导苗情视频。
□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黄婷 文 受访者供图
惊蛰时节,天气和暖,花红柳绿。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,返青期麦苗长势喜人。春耕春种,春浇春作,正逢其时。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科技成果将转化为农民收入、产业贡献和社会财富。如何将科学技术、科学知识传递到田间地头?在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,科普大篷车穿梭于乡野之间,科技小院内的师生们将先进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。
科技兴农,乡村振兴。中原大地,创新驱动。
专家下乡传经送宝到地头
优质麦种扎根“蒙金土”
,,Telegram中文群组列表(www.tel8.vip)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,Telegram中文群组列表包括Telegram中文群组列表、telegram群组索引、Telegram群组导航、新加坡telegram群组、telegram中文群组、telegram群组(其他)、Telegram 美国 群组、telegram群组爬虫、电报群 科学上网、小飞机 怎么 加 群、tg群等内容。Telegram中文群组列表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/电报频道/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。
3月7日上午,一辆新乡市科协农技科普大篷车出现在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村道上,载着两位农业专家和科普工作人员,开进了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。
新乡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蒋志凯走了下来,准备到新麦45试验田内查看小麦的最新长势。
平陵村村民马富国,拉着他先到路北的一处大田内。他弯下身,揪起一撮麦苗,指着下端的黄枯的叶子说:“专家你看,这片麦子部分苗叶有枯死的情况。”
蒋志凯蹲下身,将麦苗根部的土清掉,端详了一会儿说:“麦子的抗寒性出现了一点问题,出现了冻害,得抓紧时间浇水。”
这个工夫,司寨乡党委书记申延霞已经把记者拉到了新麦45试验田内。她抓起一把农田里的土说,这儿的土是“蒙金土”。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,上面是砂土层,松软、透气,下面的土层,又保水保肥。所以,这里的田地很适合种植小麦。
司寨乡共有28个行政村,8万亩耕地,常年种植优质麦4万~5万亩。这里有河南省农科院、新乡市农科院的育种基地,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经常进行技术指导,当地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。“你看新麦45新品种,长势明显比刚才那块要好。”她笑着说。
蒋志凯告诉记者,这个品种是由新乡市农科院以新麦26为父本、济麦20为母本选育而成。该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优质超强筋品种,矮秆抗倒,综合抗病性好,综合抗逆性强,能抗寒,也能耐旱,更能耐热。
到试验田里查看了一番,他给出了春耕春管的建议。这个周末,马上就要大降温了,为预防冻害,建议趁这几天天晴,给试验田浇水。
平陵村村支书萧洪生说,去年开始,新麦45新品种在村里繁育推广,亩产在1300~1400斤,直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。“科技赋能小麦增产提质,去年鲁花集团与司寨乡签订了3000亩优质购销合同。”申延霞说。村民们亩均增收就达到了300元以上,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。
网友评论